8月5日在中央環保督查組進駐之時,河南商丘掀起了一場疾風暴雨式的環保風暴,導致2500多家餐館停業整治,群眾抱怨“買不到饃吃”。如今,這些狠招、怪招在爭議聲中得到整改,當地企業生產、群眾生活已逐步恢復正常。環保本是民心工程,如此“鐵腕治污”,明顯是臨時性措施,還落得滿城抱怨,顯然走錯了路。
9月20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《河南省綠色環保調度制度(試行)》,決定對工業企業“差別對待”,實行綠色環保單位優先生產、高污染單位限制生產的差別化綠色環保調度制度,以進一步強化政策導向,倒逼企業主動實施綠色環保改造,加快向綠色發展模式轉變。
以往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,一些地方在執行環保管控措施時,不分好壞優劣,不管排放水平是否達標,將上級環保部門下達給他們的指標平均分攤到每個企業,要限都限,要停都停,甚至存在有環保達標企業被長期關停的現象。
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,不僅讓一些積極響應相關環保政策,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改造的企業受到“誤傷”,也影響到一線職工的收入和心情。而頻繁限停產,也嚴重打亂了企業生產平衡,容易引發安全事故。
治理環境污染要有刮骨療毒的決心與勇氣,絕不是在上級檢查時才“幡然醒悟”。“運動式治污”換來的天藍水清“保質期”很短,即便能換取一張漂亮的環保成績單,也是暫時的,可以應付檢查卻贏不了民心。
疾風暴雨式的環保風暴,暴露出一些地方干部并沒有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。記者采訪中,不少當地干部坦言,不檢查時看到污染也不覺得是問題。因環保工作不力,被誡勉談話的寧陵縣縣長馬同和也反思,自己對環保工作不重視。更令人憂慮的是,“運動式治污”也反映出個別干部工作作風不實,沒想法缺辦法,且有投機取巧之嫌。
“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”,商丘如此治污不啻為一聲警鐘:猛藥不能包治百病。只有對污染成因、危害、治理進行科學評測,建立綜合環境治理體系,做好生態賬本,實現綠色發展,才不至于每當環保大考來臨時,急病亂投醫。
環保部發聲!嚴禁“一刀切”政策!!!
河南出臺綠色環保調度制度,取消限產一刀切!
河南安陽市此前在差別化限產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:取締959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、污染嚴重的“小散亂污”企業,同時實行環保管控“一企一策”,差別化限產,并邀請北京冶金研究院、清華大學專家對鋼鐵、煤化等高排放行業企業制定專屬技改升級方案,進而讓越來越多的企業“化被動為主動”,自行轉型提質,加大環保投入。
因此,河南此次將安陽這一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上升到制度層面。在污染管控時,污染物排放達到行業水平的工業企業可以優先生產,而高污染單位要限制生產。
而對全部采用清潔能源的企業,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獲得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,原則上不再納入各級污染天氣管控清單。對通過實施治污設施技術改造,主動實現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企業,可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分配時予以傾斜。
“在環保形勢仍然嚴峻的背景下,這一舉措將有利于促進綠色改造,實現‘誰改造誰受益,早改造早受益’。”河南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,這項新制度有利于通過機制倒逼推動生產方式轉變,減少污染排放;有利于強化政府管控,為依法科學推行錯峰生產、削峰減排提供制度保障。下一步,河南將逐步把綠色環保調度制度從工業企業推廣到其他行業企業,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“綠色”動能。
根據記者更新調查,商丘市已針對此次事件進行反思,制定了精準治理措施,根據污染源性質和部門職責分工進行分類梳理,明確責任,建立臺賬。治理環境是個“技術活”,更是個大工程,不能靠權宜之計,不能做表面文章,必須堅持不懈,久久為功。唯有如此,才能兌現“用藍天給群眾一個交代”的承諾。
在這場環保風暴中, 央視、新華網等權威的媒體機構也紛紛斥責某些地方政府“一刀切”的行為。如今,從環保部明確反對濫作為,到山東小企業恢復生產、河南取消一刀切,終于讓中小企業看到了生存的希望!